这个月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《汽车改装技术规范引导》,明确开放了16项汽车改装合法化项目,包含动力系统、外观造型、底盘悬挂、自动化加装等重点范围。不少看法都觉得这一政策是中国的汽车改装市场从“灰色地带”迈向规范化的里程碑,回话了买家长期的个性化需要。那以后咱们到底多了什么改装选项,我帮你看了,替你总结一下。
第一新规的核心内容是从禁止到疏堵结合,开放了动力系统优化,外观改装和底盘与自动化调整,并初次纳入了新能源汽车的改装。
动力系统方面,新规将允许通过ECU调校提高发动机性能,但要确保符合国六排放标准,并通过OBD上传数据至监管平台。外观上,车身包围、中网,轮毂等可自由更换,但尺寸需与原厂一直,且不能改变汽车长宽及标识。外观可以变,尺寸不可以动。另外,这次新规支持了汽车避震更换和车身高度调节,但需要经过专业机构的安全测试,并且允许假装自动驾驶辅助模块等自动化设施。常言道一低遮百丑,将来路上就没丑车了。
x
最后,新规初次纳入了电池散热模块升级,电机功率优化等三电系统的合规改装条约,为新能源车服务市场开辟了一条新的赛道。除此之外,在备案步骤上也进行了简化。车身改色可通过线上提交材料完成登记,动力改装则需第三方测试机构出具合格证明后备案,减少用户的时间本钱。当然新规也明确了禁区和处罚,发动机/变速箱等核心部件的改装、加宽汽车轮胎或轴距、用特种车色彩搭配等。违规者将面临罚款、扣车甚至拘留处罚。
这次新规落地其实并不是孤立政策,而是近年来汽车消费提振策略的延续。前有2023年《关于推进汽车服务行业优质进步的指导建议》为改装规范化铺路。后有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,刺激存量车通过改装延长生命周期,形成消费升级闭环。